樊振宇在大学四年里荣获很多国家级、省级奖项,被同学们冠以“奖项收割机”的称号。此外,樊振宇在学院里还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三农小助手”。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近樊振宇,听这位阳光向上的大男孩谈自己在科创路上的故事。
樊振宇,中共党员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3级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曾获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华南赛区三等奖、泛珠三角“中星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银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湖南赛区优胜奖、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现已作为推免生被中南大学接收为硕士研究生。
“微农”APP 在线为农民解决农作物生产难题
2016年10月,樊振宇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微农”APP。樊振宇介绍,用户通过“微农”能够迅速了解、学习新型农业技术,进而恰当地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用户还可以在信息论坛上与专家进行在线交流,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
樊振宇的舅舅在家乡种植了30多亩水稻,收成前期,水稻田大面积突发病害虫,而这种疾病害虫是以往从未遇见过的,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在樊振宇的建议下,他将疾病的症状和害虫的照片上传至“微农”平台,不到3天时间,就收到了专家们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樊振宇说,舅舅家水稻病虫害有可能使收成减产近一半,每亩损失400元左右,但是在平台专家正确的指导下,不但治好了病虫害,而且还让水稻在多虫害季节保证了产量,卖了好价钱。
村民们了解到樊振宇舅舅家的水稻病虫害得到很好的治疗后,纷纷前来取经,樊振宇借此机会来推广自己的“微农”APP。一开始,只有两三户种植水稻的村民们抱着尝试的心态,安装使用了“微农”APP。一段时间后,一些村民们的相关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于是“微农”APP在全村普遍使用了起来。
为了让“微农”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地为用户所使用,樊振宇和团队的伙伴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学校周边的农户家,挨家挨户试用“微农”APP,仔细收集分析农民反馈的意见,改进“微农”APP中的不足之处。
“掌上农资宝” 为农民解决农资购销难题
“掌上农资宝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农业资讯,还能帮助农民开辟农作物网上销售渠道。”樊振宇介绍,为了改善农作物滞销的状况,樊振宇团队设计出了一款主要针对拓宽农作物销售渠道的APP——掌上农资宝。
樊振宇的家乡盛产柑橘,村里有很多柑橘种植大户。2016年,村里的柑橘获得了大丰收,但也正由于大量的柑橘上市,柑橘的销路一下子成了种植户的心病。樊振宇了解情况后,推荐村民使用“掌上农资宝”APP,手把手教村民将各自家柑橘照片和出售信息传至平台上,不到半个月,村里的柑橘就全部销售出去了。
现在,只要有人问起樊振宇,村里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振宇这孩子不错,是我们全村人的骄傲。”
每逢假期,樊振宇会将村里一部分人组织起来,集中传授“掌上农资宝”的相关知识,他还教农民如何运用手机APP快捷地引进农作物高产品种、先进农业设备,方便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政策以及及时销售当季的农产品。
据了解,农资宝除了能够整合农资企业的资源,还可以整合传统的经销商资源,以此实现农资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的“三赢”。
“农作物环境检测系统”
为绿色农产品保驾护航
为解决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问题,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实现绿色生产,樊振宇及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一个针对农作物环境监测的系统。系统可检测土壤的盐碱度、温度和湿度,农民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到土壤的环境状况,及时调整土壤环境,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化肥污染,实现农作物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樊振宇在自己家中找了一块监测环境系统的实验玉米地,首先在整块实验玉米地的四个角落里安装上土壤检测器,随后根据监测系统反馈的数据对整块玉米地进行浇水、施肥,使土壤环境维持在最佳状态。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种植之后,实验玉米地产出的玉米果实颗粒比未使用监测系统的土地生产出的玉米更加饱满,玉米产量也高出约20%。为了更准确地监测土壤环境,樊振宇团队对监测器的灵敏度进行了调试,并向大众推广。
当农作物环境监测系统在樊振宇家乡投入使用之后,原本因作物环境条件不受控而导致减产、收入变少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如今,用户无论在哪里都能通过农作物环境监测系统随时了解到自己农田作物的土壤环境状况,及时对作物土壤环境进行调整。
“我会坚持自己的目标,多做科研,做好科研,做好开发服务农业APP的科研。”樊振宇表示自己将会继续从事科研,读完研究生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致力于自己所热爱的IT行业,一直为其奋斗下去。
(学生记者 陈芬 张淑文 熊戈尔 王惠)